来源:互联网新闻 时间:2019-04-19 13:37
(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记者 戴思逸)10月8日,上海市交通委向滴滴快的专车平台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这是国内第一张专车平台的资质许可。这标志政府对约租车行业发展开始实施准入管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专车这一互联网交通领域的新生事物将有望从监管的灰色地带逐渐走向合法化。
杭州作为全国出租车改革试点城市,对专车改革的讨论也是由来已久,最后被上海“不声不响”地抢先一步,难免有点可惜。现阶段杭州也已经启动了关于出租车行业的深化改革,并发布了《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计划年内先完成出租车改革,稳定住传统市场,之后便会启动网络约租车改革。如今,面对突如其来的“上海模式”,杭州的改革之路将如何铺就?
值得关注的是,上交委出台的专车新规比目前流传的国家性专车管理办法更宽容和合理。上海把对车辆及司机的资质审核权交给了专车平台。不过,这也搅动了出租车行业“特许经营”的利益格局。面对这场利益的博弈之争,正如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提到的,对于专车底线是依法合规,司机、车辆、平台都要有所规范。但最终还是要鼓励创新,转换政府职能。
上海试点方案同时对平台方、车辆、司机规定了准入条件。据悉,对平台方要求除了具备企业相关资格和所在地的服务能力外,还需获得互联网业务资质和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平台数据库接入监管平台,注册服务器设置在中国大陆境内等。另外,车辆需要通过平台审查后获取道路运输证,司机也需要通过平台审查后获取从业资格上岗证。“上海模式”的这些做法,都将成为杭州的借鉴和参考。
滴滴快的方面称,正与很多城市的地方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沟通类似“上海模式”的合作。不过他们也清楚,尽管滴滴快的拿到第一张牌照,但接下来的重点还不是让这一模式在全国“四面开花”,仍有诸多“疑难杂症”尚待诊治。
首先,舆论普遍关心的今后专车及专车司机是否也会合法化问题,上交委未向媒体明确表态。关于私家车要符合什么条件才能接入平台、平台车辆的保险与税收如何缴纳等针对车辆规范的具体细则还需斟酌。另一有待厘清的模糊点在于,根据《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私家车如果接入专车平台,也将面临使用年限从不受限制到最多使用八年时间的规定。事实上,出租车是不分白昼在马路上开,而很多专车司机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开,如果也规定8年后要报废,未免有些不公平。杭州网络约租车改革想要“二鸣惊人”,想必这些难题是绕不开的。
早前,杭州宣布停止收取出租车经营权有偿使用金,将一次性退还2600余辆出租汽车近1亿元的有偿使用金,曾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可见,“破冰之举”不在于抢夺先机,更在于是否合乎民意、让利于民。对于“上海模式”,杭州可以借鉴一些经验从而提前完善改革方案。任何改革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只能渐趋完善。杭州和上海的城市环境本就不一样,传统出租车情况也不一样,杭州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制定网络约租车改革方案。一方面将新技术支持下的经济共享纳入出行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另一方面鼓励移动互联网和交通行业融合创新,唯有如此,才有望实现双赢,进而使得广大民众获益。